
十月,已进入到秋季,气温会时常受到冷空气的影响出现骤降。低气温使人体容易受到呼吸道传染病的侵袭,因此秋冬季是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传染病高发的时段。此外,一些肠道传染病,如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引起的感染性腹泻也进入易发高发期。
学校是人群密集场所,易形成传染病的传播,为预防和控制秋冬季节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护广大师生家长们的身体健康,保障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等活动中应注意对下列疾病的预防。
1.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高热,全身疼痛且头痛明显,乏力,有时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流感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产生的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或通过间接接触被污染物品传播。
2.新冠
结合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全球流行的背景,秋冬季节可能会出现新冠疫情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叠加流行的风险。新冠病毒疾病和流感有很多相似症状,如发烧、咳嗽、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等,两者叠加流行,不仅增加了临床鉴别的困难,也为感染防护带来挑战。因此我们仍要提高警惕,做好必要的预防措施。
3.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主要通过空气传染,可通过咳嗽与喷嚏传染给其他人,以发热及皮肤粘膜分批出现斑丘疹、水疱和结痂为特点。
得水痘了怎么办?
①应立即进行居家隔离并报告学校,隔离期至所有疱疹干燥结痂,一般不少于出疹后14天。
②保持患者居室通风,剪短指甲保持双手清洁,以免抓破疱疹引起皮肤感染。患者的衣物、被子、用具等应用紫外线照射、曝晒、煮沸等方法进行消毒。
本病预防重点在隔离患者至全部结痂为止,没有免疫力的人群应尽量避免接触水痘患者,可通过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进行免疫预防。
4.病毒感染性腹泻
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疾病,主要表现为腹泻和呕吐,也伴有腹痛、头痛、发热等。病程一般持续2-3天,多呈自限性。诺如病毒引起的腹泻传染性强,传播迅速,在学校中易发生聚集性疫情。
诺如病毒腹泻没有特效药,也没有相应的疫苗,所以预防是关键。呕吐物和排泄物污染的地方需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处理时戴好口罩手套。
如何预防?
学校预防
1.将预防传染病作为学生教育内容,定期进行健康教育宣传。
2.确保学生学习和生活场所的通风与清洁、消毒。
3.落实晨检制度,做好晨检记录,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做到传染病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
4.确保饮食饮水卫生。
家庭预防
1.确保家庭环境清洁、通风。
2. 家中有传染病人的,要进行适当隔离,避免传染给孩子。
3. 保持孩子衣物和身体卫生,保持被褥、毛巾等卫生、干爽。
4. 保持食物干净卫生;病毒病菌流行时,特别要做到清淡饮食。
5. 炊具、餐具应煮沸或消毒碗柜消毒。
6. 海鲜食物(河海鱼类、虾蟹、贝壳类等)要煮透。
7. 在家出现相关症状(如发热、呕吐、腹泻、水疱疹等症状)的学生由家长带去就医治疗,并告知班主任,协助学校做好因病缺课上报工作。
8. 如孩子确诊为传染性疾病,应在病愈后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具证明,方可返校。
学生预防
1.多喝白开水,不喝生水,尽量少喝有色饮料。保证足够的营养;合理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和热熟食品,增加免疫力。
2.保持个人卫生,勤换衣物,保持被褥、毛巾等卫生、干爽。
3.出校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混浊的公共场所,在校不窜寝。科学佩戴口罩,与他人保持一米以上的社交距离。
4.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和免疫力提高免疫力。
5.作息规律,充足休息,不熬夜。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
6.打喷嚏或者咳嗽时应用纸巾或手肘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
7.勤洗手,饭前便后、擤鼻涕、打喷嚏后,揉眼睛前,外出回家、到校后,去医院后,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揉搓时间不少于15秒。
8.在校出现相关症状的(如发热、呕吐、腹泻、水疱疹等症状)学生应及时前往保健室并联系家长。
9.学生患传染病后,要主动在家隔离,用专属物品,避免对别人造成传染。
10.接种疫苗是保护孩子远离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家长本着“知情、自费、自愿”的原则到附近的预防接种门诊为孩子接种相关疫苗。
传染病防控工作与孩子健康息息相关,让我们一起携手,共同为孩子的健康平安努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筑起一道坚固的屏障!
上海大学附属中学保健室
2020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