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下午, “双新”背景下的高中信息科技单元设计——宝山区高中信息科技教研活动在上大附中举行。活动由区教研员梅援老师主持。
【微讲座】
区学科带头人、上大附中汪玥辉老师围绕信息科技跨学科融合单元设计开设了微讲座。汪老师回顾了区级培训及各校探索等区学科团队“双新”课程活动,介绍了上大附中卓有特色的模块化课程试点,并解读了市教委教研室徐淀芳主任在宝山区进行的单元设计培训内容,对基于核心素养和单元设计的深度学习其中的基本原则与实施途径划了重点,并进一步结合教学目标的撰写、教学方式的组合以信息科技课例的形式进行剖析,加深教师们的理解。在跨学科融合的主题中汪老师结合自己在开源硬件、校外教育、教师培训各个条线的跨学科项目活动案例进行了介绍与分析,为大家开拓了思路。
【活动课堂】
大数据专业博士、上大附中熊珺洁老师为大家呈现了一堂以问题探究为主线的人工智能项目活动课。导入数据-设计模型-训练模型-评估模型,四个过程贯穿始终地呈现在学生和听课教师眼前。
通过本节课,同学们了解了神经网络层数、学习次数等众多因素可提高模型的正确率,大家都感觉收获颇丰。
【研讨交流】
教研员梅老师就新课程新教材的国家课改要求及市教研精神进行了传达,提出了跨学科项目活动课程设计以及互联网等新技术应用的“双新”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新要求;对熊老师课堂中关键问题的设计、投屏直播等技术运用给予了高度肯定。
【课堂环节】
设计模型环节中,同学们需要根据前期所学知识自行设计节点数较少的人工智能神经网络模型,在老师提供的程序代码中找到相应语句进行修改。
训练模型的过程则由奇偶数不同小组的同学分别对训练参数做数据测试,观察模型准确率与学习次数和单次学习量大小的关系,在讨论中给出答案。
模型评估环节中,同学们将自己建立的模型进行数据测试,分辨理论正确率和实际准确率的差异。
【听课教师感想】
学生能读懂神经网络的代码,还能适当修改,可见今后学习python编程语言可以借鉴先模仿后创造的模式。(罗店中学顾懿)
数据分析还需要Python编程,学生很投入,很多学生在完成既定任务后,还在积极地修改参数。我们在自己的教学中也要思考如何通过项目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行知实验卢海燕)
基于项目活动的授课模式是我欣赏的,学生在课堂上收获了关于人工智能模型创建的方法,而找到、运用做事情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通用的方法,这是我们信息学科应该要达到的目标。(行知中学杨荣)
神经网络反馈权值的过程可以用动画或其他方式来展示给学生看,能让学生理解得更深入。数据的来源不同,其实就是不同的课题,可适当给到学生提示。(建峰石秀丽)
以项目为主线设计的这堂课很值得借鉴,在其中穿插知识和技能,可以为今后的新课提供思路。(吴淞中学叶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