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纵横 >> 教研活动 >> 正文

学术节|上大附中“双新”教学实践活动展示(一)

创建时间:  2024-11-26  作者:  田露满   浏览次数:

为进一步强化教师队伍的职业精神、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推进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推动教师教学理念与方法的创新,上大附中举办“践行教育家精神,数智赋能新课堂”学术节系列活动,在“双新”背景下开展教学研究与实践。

葛泽宇老师开设《安全车距问题》展示课,课程主要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课堂教学,结合物理等跨学科知识,利用数学建模方法,探究行车安全车距这一真实情境问题。

黄欣然(数学)、刘静姝(物理)两位老师共同开设跨学科课《椭圆的光学性质》,融合数学与物理学科特征与概念,双师同台授课,围绕椭圆的光学性质,展开从猜想到实验再到证明最后应用的探究过程。

宝山区高中数学教研员张冰主持开展主题教研。静安区高中数学教研员、正高级教师任升录出席并进行点评,任老师结合当前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以教师教学的五个关键点为核心,从课程改革、教学评价、课堂呈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阐述。

英 语


赵敏思老师开设《After Twenty Years》展示课,在课中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英语文学语篇赏析。陈嘉玮老师在《跨学科概要写作》中将地理学科知识巧妙融合进英语概要写作,围绕二氧化碳对全球变暖造成的危害和背后原因,开展对文章关键词和结构的探讨。

宝山区高中英语教研员厉天宝组织区内英语教师及附中语文教研组,共同开展课后研讨,对如何正确地理解、使用跨学科概念,在课堂中进一步开展跨学科和AI的融入开展主题教研。

物 理

顾梓潆老师开设了《牛顿第一定律》展示课,利用“三个助手”数字平台和生成式人工智能,引导学生围绕物理学史探究伽利略理想实验及牛顿第一定律,课中设计组织了多个演示、分组实验,让学生在现象中观察得出规律与结论。

宝山区高中物理教研员李枚松主持课后研讨与主题教研,上大附中物理组结合本节课的实践,分享了在日常教学中数字化技术手段的使用经验,各兄弟学校老师广泛交流发言,对数字赋能课堂教学进行讨论与展望。

结 语

授课教师在实践展示中积极贯彻“双新”理念,聚焦核心素养导向。学校教研组在数字化实践方面不断构建教与学新模式,助力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如利用学生平板、生成式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优化教学环节,丰富教学手段,探索前沿教学方法;在跨学科教学实践方面,探索融合教学、双师或多师教学等多种课堂样态与模式,强化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上一条:学术节|上大附中“双新”教学实践活动展示(二)
下一条:榜样荟聚力量 奋斗点亮青春——上大附中举行青年教师荟·微论坛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附属中学
Copyright © The High Schoo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9014157   沪教Y6-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