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双新”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
如何通过教学行为的转变,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水平?
上大附中积极探索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策略。近期,学校开展了“双新”教学展示交流活动,以深化课改实践。
【语文】
在新课标大单元教学要求下,如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做好语文学习活动设计、引导和组织工作?
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开展基于任务群的专题学习活动,组织学生合作探究,以多种方式相互协作,展示与交流了学习成果。
陈莹老师的《小小说的品鉴》一课,通过学生学习共同体的形式,展现了双新理念中的学生课堂主体作用。
施宇妹老师在《意象的运用》中,以群文阅读为抓手,有效达成了双新理念下大单元教学的目标。
教研组长、正高级教师王强带领全组教师就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监控和管理,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等方面展开了研讨。
自新教材全面推进以来,上大附中语文组定期就教学策略、整本书阅读的理念与实践等主题进行针对性交流与研讨,解决教学中生成的新问题。
【数学】
在数学课堂中如何积极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巩固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深度学习?
数学教研组就培养学生转化、类比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数学逻辑推理、直观想象等核心素养进行了探索。
吴昊老师在《三角不等式拓展》一课中,与学生学一起共同探究,启发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如何应用三角不等式解决一类函数的最值问题,落实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双新课程理念。
顾晨曦老师的《直线的方程》一课,通过引导学生从直线方程的不同形式展开了多角度的探究,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转化、类比的数学思维。
在教研组长蒋月娥老师带领下,数学组以课例为抓手,围绕主题开展交流。
教研中心王宝玉老师对两位青年教师的教学研讨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对“双新”理念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方式,提出了自己的理解,为年轻教师成长指引了方向。
【英语】
英语组教师积极开展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理解类、应用实践类活动,并探索迁移创新类活动在我校学情下的有效操作策略,组织学生合作探究,以多种方式相互协作,展示并交流了学习成果。
耿卉老师的《鲁滨逊漂流记》节选阅读课中,基于语篇理解指向语篇主题与内容,带领学生通过文学经典赏析习得记叙文文体特征和语言特点,体现内容与语言整合的教学方法。
刘颖老师在《旅行》单元研究课型中,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搭建语言脚手架,利用信息差,引发问答的真实互动。整节课大量由学生表达,完成学习任务,展现了双新理念中的学生课堂主体作用。
自新教材全面推进以来,上大附中英语组定期就新教材实施进度、新课标拓展课型的开发、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和校本练习开发等内容进行理论研究和策略研讨,以期更好地认识并实施“双新”背景下,教学评一致性问题。同时对新教材”校本化(school-based)”和”生本化(student-oriented)”问题进行了主题研究。
【历史】
在新课标要求下,围绕课程内容主旨,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徐瑛老师的导入设计独特新颖,一幅动态版清明上河图带领学生神入历史场景,激发学生兴趣。教师选用经典史料,进行史料研习,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在多媒介解读与教师讲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合理演绎,将鲜活史实与抽象结论相结合,采用问题驱动等教学策略,通过比较分析、逻辑推理得出较为合理的结论。学生代表展示和讲解宋元书画的代表作所蕴含的时代特征,进而思考文学艺术发展与社会之间的关联。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倾听,体现了“双新”课程的理念。
在区首席教师邓珊荣带领下,历史组双新理念在课堂中的落实、内容主旨的把握等问题各抒己见,展现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自统编教材全面推进以来,历史组定期就内容主旨、教学策略等问题题进行针对性研讨,尤其是如何动员、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教师适时引导,达成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这一问题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地理】
在“双新”背景下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地理组陆敏凤老师的示范课《生活中的热力环流现象》,通过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人类生产、生活中的现象,通过学生自主活动完成学生任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区教研员吴敏芳老师指出,“双新”背景下,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课堂教学方式。课堂教学要通过大单元教学设计促使学生综合运用多种知识解决问题,推进情境化任务式的学习方式,或独立思考,或合作探究,推动学生的学习往更深层次发展,努力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生长的地方。
“双新”课程的实施,为学校推进育人方式改革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和空间。附中教师将以持续的思考力和行动力,变革课堂教学方式,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进一步深化“双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