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展示学校办学成果,增进学科同行交流,促进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上大附中围绕 “学为中心提素养 信息赋能促转型”主题开展了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此次活动不仅呈现了学校在课堂教学方面的优秀实践成果,也体现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赋能作用。图片
数学学科
顾晨曦老师的《三角不等式》将定理的学习游戏化,学生以发散的思维绽放了开放的回答。杜艳秋老师的《解析几何序言》精心设计双新课程的内容,巧妙地将信息技术与课堂融为一体。
宝山区数学教研员张冰主持研讨活动。静安区教育学院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任升录指出,“双新”课程落地以来,上大附中数学组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评价,很有技术含量。任老师还做了题为《提高中学数学教师留白创造式教学胜任力的学习活动设计》的主题微讲座,启发老师们精心设计学习活动,提升教学胜任力。
物理学科
赵霞老师的《分子运动速率分布的统计规律》一课以学生为本,通过实验验证和实验探究等形式,帮助和引导学生理解复杂的物理原理;鲍贝老师的《电磁感应现象》一课,紧扣物理科学素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总结并发现物理规律。
宝山区物理教研员唐黎明主持研讨活动。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郑百易通过微讲座“以学为中心的探究性实验教学”,对展示课提出指导和建议。他对这两节展示课中充分利用实验展开教学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了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化学学科
严小凡老师的《电解质的电离》一课以提升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为目的,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陈露老师的《苯的同系物》一课,通过实验探究、对比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抽象的化学概念、理解化学物质的性质,从而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宝山区化学教研员赵桦主持研讨活动,她肯定了两位老师有效运用数字化手段,精心设计课堂改进实验,体现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虹口区教育学院正高级教师王雪艳开设了微讲座,从化学知识层、认识层、教学层三个层面分析了化学课堂教学需要关注的方面,让老师们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不同内容的授课该如何开展。上大附中化学教研组组长鄢辉琴也表示,青年教师的成长关乎教育的未来,附中将继续全力助力青年教师的成长。
生物学科
王伟庆老师的《生态系统具有维持动态平衡的能力》一课充分体现了生物学科的学习特点,即基于生活的学习,让学生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迁移运用。黄葳老师的《表观遗传》一课通过真实情境的恰当引入,通过学生活动来构建相关的概念,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正高级教师陈华作了《基于素养导向的生物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微讲座,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方面提出一些新的思考。她的讲座为教师们未来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新思路。
信息学科
田露满老师的《盲人摸“像”——探秘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手写数字识别》一课通过盲盒游戏,帮助学生初步认识特征,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卷积和池化。李心阳老师的《迷你风扇调速---PWM控制技术》一课借助虚拟仿真软件验证电压波形的假设,结合物理的跨学科内容,从数字到模拟,关注了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
上大附中校长刘华霞在致辞中表示,在认识到信息学科需有前瞻性并聚焦科技前沿的前提下,学校进行了有意义的科技创新尝试,通过社团活动来开展选择性必修教材的探寻是其中之一。
上海市信息技术教研员、特级教师张汶主持研讨活动。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奚骏表示,这次公开课成功地尝试了教材和教学方式的整合,采用四选一的课程探索模式,以学生需求为本来促进老师不断创新和成长。张汶认为,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打磨教学方法,采取科学的教学策略和实用的教学工具。
本次活动是针对高中信息必修模块的一次有益探索,聚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素养,为高中信息学科课程标准全面落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
在“双新”实践中,上大附中各学科组把握区域教育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契机,积极开展“学为中心”的课堂研究,并借助信息技术赋能课堂教学。在未来的发展中,上大附中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聚焦“学为中心”课堂转型,扎实践行“双新”课改,探索优秀人才培育的有效路径,为国育新人,为党育良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