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大附中“委员进课堂”活动特邀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孙炜伟教授带来主题为“储能与双碳”的讲座。孙教授以其深厚的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为附中学子带来了一场知识盛宴。她紧扣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深入讲解二氧化碳的处理与利用,为学生指明能源问题的研究方向。

讲座内容通俗易懂,与高中学科知识内容紧密结合,为同学们提供了从课堂到实践的拓展知识。讲座涵盖了从二氧化碳的捕集、利用到封存等多个方面,展示了二氧化碳的物理、生物利用技术,引导同学们关注生活中的碳存储与捕获材料等问题,体现了科技创新在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中的重要性,由此激发大家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欲。

在互动环节中,孙教授耐心解答同学们的想法和疑问,其深刻见解对学生未来学习规划极具启发性。这场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也为他们的科技创新之路注入了新动力,激励他们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智慧。

“委员进课堂,学子看科创”项目是宝山区政协倡导“人民政协为人民”理念,发挥政协委员特长优势,推动科学教育更好走进校园的重大举措,参与项目的科技界政协委员在科普工作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为青少年播下“科学梦”的种子。上大附中将有效衔接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全力推动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为未来科创研究筑牢基础。
学生心得
今天的“委员进课堂”讲座中,孙教授对于二氧化碳相关的各个知识进行讲解,为我们指明了许多值得探索的研究方向。讲座内容涉及我们生物、化学等学科课内的内容,有利于我们在研究型学习中由课内向外做拓展延伸,对我们将来的学习规划有启发性的帮助。
高一2班 李泽安
进入新时代,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已经成为全新的热门话题,本次讲座主题与此息息相关。我们初步了解到当前对低碳的研究发展与应用,例如碳捕捉及碳在生物、高分子、无机化合物上的应用,孙教授还介绍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如咖啡渣在肥皂香薰中有很多应用。在本次讲座中我得到了启发,碳的循环利用不是仅存在于国家层面的,而是可以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高一2班 范辰喆
孙教授的讲座紧密围绕我国提出的“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展开,详细介绍了多种处理与利用二氧化碳的方法,特别是关于人工合成淀粉、利用二氧化碳制备燃料及肥料等大宗化学品的技术部分,展示了相关领域的发展前景。这样的课程不仅关注当前科学进展,更着眼于未来发展需求,激发了我们未来学习和研究的热情。
高一2班 柯懿轩
供稿:学生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