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师训 >> 教师培训 >> 正文

朋辈分享会:解锁中学教学论文写作密码 ——上大附中见习教师基地开展培训

创建时间:  2025-02-28  作者:  田露满   浏览次数:

2025年2月28日,上大附中见习教师基地的24位学员参加了一场聚焦中学教学论文写作的线上培训活动。培训邀请上大附中青年教师秦媛主讲。秦媛老师教龄仅4年,但学科教学论文写作功底扎实,已发表多篇高质量文章。她从朋辈的视角,为见习教师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讲座。

秦媛老师从论文写作流程切入,详细介绍了选题来源:教学实践中的困惑或经验、教学改革的方向与要求、学校或学科课题的研究以及当前教育热点问题,都是绝佳的选题方向。这一讲解帮助教师们拓宽了选题思路,让大家明白论文选题并非遥不可及,而是源于日常教学的点点滴滴。

随后,秦媛老师深入剖析了论文的各要素。在标题方面,要做到点明观点、交代研究范围,简洁且吸引人,必要时可添加副标题;并以《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篮球大单元教学内容重构的思考》《指向区域认知素养培养的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以 “青藏高原” 为例》为例,清晰展示了好标题的特点。

对于论文的正文部分,秦媛老师进行了着重强调。引论要交代研究目的、原因、前人研究内容及自己的主要问题,语言严谨准确、简明扼要,使读者对论文有初步了解;主论作为主体部分,结构要清晰,可采用总分式、并列式或层递式,用分论点统筹,以丰富材料和严密说理进行论证,这也是展现论文价值的关键所在;结论要对全篇进行总结,重申论点,最好富有文采,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讲座过程中,秦媛老师引入了丰富的个案赏析,结合实际论文案例,让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易懂。通过对具体论文的分析,教师们更直观地掌握了学科教学论文写作的技巧和要点,更激发起教学研究、撰写论文的热情。

此次见习期教师培训活动采用朋辈分享形式,增强了参与者的认同感与亲近感。青年教师年龄相近、教学经历相似,在论文写作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有诸多共性。秦媛老师作为朋辈进行分享,更容易引起青年教师的共鸣。比如在讲解选题来源时,她分享从自身教学实践困惑中挖掘选题的经历,这种贴近青年教师日常教学的内容,能让大家深切感受到 “她的经历我也有,她能做到,我也可以”,从而更愿意倾听和吸收分享内容,提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学习体会分享

这次上大附中见习基地线上培训,清晰讲解了论文写作各要素,从标题要简洁,到摘要需突出论点,再到正文结构及参考文献规范,让我对论文写作有了系统认知。秦媛老师讲解的个案分析,案例以“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为例的大单元教学分析,展示了教学实践新思路,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内容整合与设计,为今后教学提供了有效指导,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与自身教研能力。(顾村中学 熊磊)

这场培训让我明晰教师论文的“底层逻辑”:从课堂真问题切入,以“实践—反思—提炼”为轴,用严谨逻辑编织教育叙事。主讲教师以自身案例拆解四大原则——问题小而实、框架稳而清、文献准而精、落地细而真,让我顿悟:好论文是教学耕耘的自然结晶,而非刻意雕琢的空中楼阁。(上大附中 陆勤)

作为一名见习期教师,面对论文写作,我目前还是比较迷茫无措的,不知怎样从繁杂的教育领域中精准锚定选题,也难以搭建出条理清晰的论文框架。通过这次秦老师的分享,我明白了可以从日常教学实践里挖掘富矿,探寻有价值的选题,运用严谨逻辑串联起各个章节。同时也让我认识到论文写作不仅是学术成果的呈现,更是教学反思与专业成长的关键路径。(行知实验 陈颖洁)

此次论文写作培训让我深刻感受到学术写作不仅是知识输出,更是教育理念的凝练与实践智慧的沉淀。培训启发我重新审视日常教学中的困惑与经验——那些看似细碎的课堂反馈或学生问题,实则是论文选题的宝贵土壤。例如,在探讨“青藏高原”大单元教学案例时,我意识到教学研究需紧扣学科核心素养,将抽象理论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设计,这既是对教学改革的回应,也是对教育热点的主动探索。本次学习不仅让我掌握了论文写作的框架与技巧,更激发了我以研促教的热情。(上大附中 王俪颖)

供稿:教研中心

编辑:田露满

审核:蔡文瑛

上一条:新学期“明德讲堂”AI开篇 上大附中人工智能教育实验校稳步推进
下一条:探索AI赋能语文教学新路径 ——“GAI与语文教学”教研工作坊纪实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附属中学
Copyright © The High Schoo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9014157   沪教Y6-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