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上大附中“明德讲堂”以“AI重塑课堂与教研”为主题,展开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教育智慧分享。

讲堂由教研中心主任王海燕主持,以《教育新语》共读结语开场,信息中心主任汪玥辉带领全体教师回顾了过去一个多月的线上共读历程,梳理了AI与教育融合的三个方向:工具破界、伦理思辨和育人回归。汪老师指出,在AI时代,教师不应成为被技术推着走的“追赶者”,而应是手握罗盘的“摆渡人”,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在反思中正确认识和使用AI技术。活动上还表彰了8名在寒假共读活动中积极参与的共读达人。
随后,三位教师上台分享了各自在AI赋能教学方面的实践体悟。地理组华思雯老师详细阐述了如何借助AI工具进行课程逻辑梳理、智能体设计与课堂互动,并分享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信息组田露满老师交流了将AI智能体应用于枚举法教学的创新尝试,探索了编程教学的新范式。历史组邓珊荣老师以“新时代下的变与不变”为题交流了自己在共读后的思考,并提出了以生为本、善学为师、行动为上等AI落地课堂的主张。
本学期各学科组正积极推进以人工智能、跨学科等为专题的主题教研,本次讲堂安排了语文组集体教研的分享环节,从学案制作到习题命制,从教学资源生成到课堂工具开发,语文教研组组长季剑炜通过教师AI工作坊为主题教研开篇,其提出的“技术就应该为解决实际问题而服务”赢得了教师们的共鸣与掌声。
除了学科教研,学校的教研组织也在不断迭代,本学期开启的跨学科教研组的招募,得到了30多位教师的积极响应。组长汪玥辉带领大家回顾了寒假国家培训中项目式学习的内容,跨学科教研组后续也将在校本课程开发、学生研学指导、创新实验室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营造学校跨学科创新教研的氛围。
2025年1月,上大附中成为首批上海市人工智能教育实验校,继上学期李心阳老师的无人艇课例获得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综合实践活动一等奖后,学期初又传来好消息,田露满老师凭借“卷积神经网络”的教学案例获得上海市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课例一等奖。学校信息团队实力雄厚,围绕算法基础、人工智能、开源硬件等模块开设十余节国家精品课、市空中课堂。在该团队的技术支持下,教育实验校工作在人工智能赋能学科教学和跨学科活动、人工智能教师培训等方面稳步推进,充分体现了区数字化转型深化校优势。
